热点新闻
    出土文物概况

    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出土“天号陈”铭瓷盘简论

    发布时间:2013-07-17浏览次数:4095次

    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出土“天号陈”铭瓷盘简论

    陈德富

    (四川大学博物馆副研究员)

    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是近年四川、成都地区最重要的,具有重大科研学术价值的古代酒坊遗址,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遗址出土的大量陶瓷器,对于研该遗址的若干问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关键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意义。如拙文《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出土青花瓷及相关问题初探》即根据对遗址出土之陶器,主要是青花瓷的研究,得出该酒坊遗址可能诞生于明代前期,兴盛于明代晚期和清初,衰落于清代中后期的初步结论。还据遗址出土陶瓷器,初步研究了明清时期四川、成都的陶瓷业,四川同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拙文篇幅短小,涉及面极其有限。研究更很不深入。遗址出土丰富的陶瓷器及其它遗物所含信息反映的诸多经济、历史、文化尤其是酒文化方面的问题,笔者才疏学浅,拙文均无力问津,有待全国、全世界的学者专家包括在座诸君协力研究。

    今天我仅就遗址出土“天号陈”铭瓷盘谈几个相关问题。

    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发掘简报》,“天号陈”铭瓷盘出土于T2:2,属近现代层。但据李明斌:《关于水井街酒坊遗址的几个问题》,该遗址由于其特殊性,“其始建年代、使用年代、废弃年代、及废弃后堆积形成的年代在时间上就存在了差距”,可知我们不能仅据此器出土地层而判断其年代,而要据器物自身的特征来定其制作年代和使用年代。据我观察研究,此盘敞口,折腹,圈足微内斜,足脊微园,胎质白中泛灰黄较粗,胎釉交接处现火石红。里、外、底均施浅豆青釉,里釉下青花绘山水田园农舍图,底釉下青花斜体行书双竖行“成化年制”款。里钻刻“天号陈”铭。此盘为典型青釉青花瓷器,为清中叶乾隆晚期至嘉庆初期景德镇民窑所产。据中国陶瓷史研究,直至明清时期,瓷器,特别是瓷都是景德镇所产“细瓷”(相对于各地大小民窑所产瓷器而言)仍为贵重物品,自明晚期始,便有在新购瓷器上凿刻、钻刻购买者、所有者姓氏、人名、商呈、斋堂号及时间(多为干支)等的习俗。由此我们知道,此“天号陈”铭盘产于清乾嘉之际,由当时水井街坊人(可能是酒坊主人或其他人)购得并刻上“天号陈”铭以示物有其主。至于“天号陈”铭所含的文化意义,则应由经济史学、酒史学家、方志学家们来评论,本文不及论述了。

    青釉青花瓷器最早产于元末南建水窑,是在元代中晚期中国第一个青花瓷生产高潮推动下,建水窑工艺家采用当地优质瓷土、当地青料(摒化钴,习称“珠明料”或“土青”)所生产的一种青花瓷器。由于云南瓷土含铁量高,淘洗工艺不太先进,所以元代建水窑青花瓷胎灰白,釉青褐,青花灰蓝,陶瓷史上称为“青釉青花”,其美学品味与景德镇窑胎白釉白青花蓝丽明快的青花瓷不大相同,却也独具魅力。

    复生于清代早期,兴盛于清代中期的青釉青花瓷器(器形主要是瓶、盘等陈设、实用器),其文化历史北景是时人崇古尚古、钟爱唐宋名窑青瓷,重塑瓷器崇玉似玉的古老传统,但又不是,也不可能回归唐宋青瓷的纯青釉的艺术境界,而是将明清彩瓷主流——青花瓷与如冰似玉的青釉相结合或者说将明清人最喜爱的青花瓷青瓷化,而生产出独具学特质的青釉青花瓷。此种瓷器釉彩青蓝相济,青和蓝均不张扬、不艳丽,青不掩蓝、蓝洪托青,正就“青出于蓝”之哲理,温润、莹缜、悦目、赏心,如纹理精美之青玉,再现瓷器“如冰似玉”的古朴风韵,故青釉青花瓷成为时尚。青花所绘纹饰常见的有山水、田园、村舍、农家乐、花鸟、四君子、岁寒三友、四爱图、渔樵耕读等等。“天号陈”铭盘所绘集山水田园村舍于一身,山峰峻秀、坡岸平缓、溪水宁静,村舍粉墙黛瓦,马头墙,山字脊,典型的江南(如江西)田园景色颇具诗情画意,可见青釉青花瓷器特别艺术魅力之一斑。需要强调的是:清代中期盛行的这种青花田园村舍纹饰图案,因具典型江南山水风情,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被景德镇瓷厂继承发展成为一种保留图案,开发出一个新品种,称“青花梧桐”,广泛应用于成套餐具(五十四头,八十四头),畅销海内外市场,为国宴用餐具之一。

    “天号陈”铭青釉青花瓷盘有底款“成化年制”,这是此种瓷器特有的标记之一,有的为青花书写如此盘,有的为刻写。这种伪托款识,是时人对时代成化瓷胎细、釉润、纹美(疏朗细腻)的认同、追求。因成化青花、斗彩等瓷已成几百年人们公认的名瓷,顶极品牌自明后期始历代不断有商家大量伪托“成化年制”以仿之、模之,乾嘉时的青釉青花瓷器,无论瓶盘,多伪托“成化年制”款,以提高身价,可见著名口牌之经久不衰之价值。

    综上所述,水井街酒坊遗址出土“天号陈”铭青釉青花瓷盘具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我很赞赏全兴公司充分利用定期文化资源开发新的产品,创造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品位,又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品牌。至于如何利用这一资源,创何品名,是公司决策者会同历史学家、酒文化学家、市场学家及装璜设计家们的事。本文仅在此建议,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充分利用此盘彩釉图案之独特艺术成果,如,将酒瓶改用青釉青花瓷瓶,外包纸盒亦用这种色调图案,将出土瓷盘之山水田园村舍图案原样用上,(且不宜朴全,残图自有一种残缺美)。品牌名如用“天号陈”,其字即用出土盘上之原字原体,因原字为民间艺术家凿刻,有一种劲朴拙之美,千万不可请现代所谓书法家们写那种没有任何功力、没有个性的怪字。瓶底亦可书原盘底之款“成化年制”,使此种酒瓶成一仿古名瓷器。果如此,仅这个酒瓶即有相当创意,极富收藏价值,能引起全国千万收藏家极大兴趣,爱饮者自不待言将踊跃大量购此品牌酒饮之,不饮酒者也会仅为了收藏此独特酒瓶而买这个品牌酒。而且,“天号陈”酒,“天号”二字基义博大恢宏,“陈”字有“陈年老窖”之义,品牌已颇具号召力,诱惑力了。

    拙文《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出土青花瓷及相关问题初探》中,对出土的几件青花鱼藻纹酒杯进行研究时,引用了明清时浒于酒肆中的一副楹联:“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变凤金樽落水游鱼得味成龙”。此联绝妙地夸张地描述了酒之醇香甘美,十分贴切诱人。可借此题发挥,创:

    “金樽”酒或径名“金樽落水”酒;

    “闻香变凤”酒;

    “得味成龙”酒。

    此二种牌酒可双瓶套合装成对“龙凤”酒供人作礼品,市场前景大可乐观。

    流行酒名多为二字,少数为三字,用四字为名,可收出奇制胜之广告宣传功效。

    又,遗址出土有一件“兴”字铭青花瓷片,可用以创“兴”牌酒,内外包装图案均可用出土物上图案、文字。一个字酒牌名现不多见,亦有出奇制胜之功效。


    水井坊博物馆
    热点新闻
      出土文物概况

      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出土“天号陈”铭瓷盘简论

      发布时间:2013-07-17浏览次数:4095次

      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出土“天号陈”铭瓷盘简论

      陈德富

      (四川大学博物馆副研究员)

      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是近年四川、成都地区最重要的,具有重大科研学术价值的古代酒坊遗址,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遗址出土的大量陶瓷器,对于研该遗址的若干问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关键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意义。如拙文《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出土青花瓷及相关问题初探》即根据对遗址出土之陶器,主要是青花瓷的研究,得出该酒坊遗址可能诞生于明代前期,兴盛于明代晚期和清初,衰落于清代中后期的初步结论。还据遗址出土陶瓷器,初步研究了明清时期四川、成都的陶瓷业,四川同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拙文篇幅短小,涉及面极其有限。研究更很不深入。遗址出土丰富的陶瓷器及其它遗物所含信息反映的诸多经济、历史、文化尤其是酒文化方面的问题,笔者才疏学浅,拙文均无力问津,有待全国、全世界的学者专家包括在座诸君协力研究。

      今天我仅就遗址出土“天号陈”铭瓷盘谈几个相关问题。

      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发掘简报》,“天号陈”铭瓷盘出土于T2:2,属近现代层。但据李明斌:《关于水井街酒坊遗址的几个问题》,该遗址由于其特殊性,“其始建年代、使用年代、废弃年代、及废弃后堆积形成的年代在时间上就存在了差距”,可知我们不能仅据此器出土地层而判断其年代,而要据器物自身的特征来定其制作年代和使用年代。据我观察研究,此盘敞口,折腹,圈足微内斜,足脊微园,胎质白中泛灰黄较粗,胎釉交接处现火石红。里、外、底均施浅豆青釉,里釉下青花绘山水田园农舍图,底釉下青花斜体行书双竖行“成化年制”款。里钻刻“天号陈”铭。此盘为典型青釉青花瓷器,为清中叶乾隆晚期至嘉庆初期景德镇民窑所产。据中国陶瓷史研究,直至明清时期,瓷器,特别是瓷都是景德镇所产“细瓷”(相对于各地大小民窑所产瓷器而言)仍为贵重物品,自明晚期始,便有在新购瓷器上凿刻、钻刻购买者、所有者姓氏、人名、商呈、斋堂号及时间(多为干支)等的习俗。由此我们知道,此“天号陈”铭盘产于清乾嘉之际,由当时水井街坊人(可能是酒坊主人或其他人)购得并刻上“天号陈”铭以示物有其主。至于“天号陈”铭所含的文化意义,则应由经济史学、酒史学家、方志学家们来评论,本文不及论述了。

      青釉青花瓷器最早产于元末南建水窑,是在元代中晚期中国第一个青花瓷生产高潮推动下,建水窑工艺家采用当地优质瓷土、当地青料(摒化钴,习称“珠明料”或“土青”)所生产的一种青花瓷器。由于云南瓷土含铁量高,淘洗工艺不太先进,所以元代建水窑青花瓷胎灰白,釉青褐,青花灰蓝,陶瓷史上称为“青釉青花”,其美学品味与景德镇窑胎白釉白青花蓝丽明快的青花瓷不大相同,却也独具魅力。

      复生于清代早期,兴盛于清代中期的青釉青花瓷器(器形主要是瓶、盘等陈设、实用器),其文化历史北景是时人崇古尚古、钟爱唐宋名窑青瓷,重塑瓷器崇玉似玉的古老传统,但又不是,也不可能回归唐宋青瓷的纯青釉的艺术境界,而是将明清彩瓷主流——青花瓷与如冰似玉的青釉相结合或者说将明清人最喜爱的青花瓷青瓷化,而生产出独具学特质的青釉青花瓷。此种瓷器釉彩青蓝相济,青和蓝均不张扬、不艳丽,青不掩蓝、蓝洪托青,正就“青出于蓝”之哲理,温润、莹缜、悦目、赏心,如纹理精美之青玉,再现瓷器“如冰似玉”的古朴风韵,故青釉青花瓷成为时尚。青花所绘纹饰常见的有山水、田园、村舍、农家乐、花鸟、四君子、岁寒三友、四爱图、渔樵耕读等等。“天号陈”铭盘所绘集山水田园村舍于一身,山峰峻秀、坡岸平缓、溪水宁静,村舍粉墙黛瓦,马头墙,山字脊,典型的江南(如江西)田园景色颇具诗情画意,可见青釉青花瓷器特别艺术魅力之一斑。需要强调的是:清代中期盛行的这种青花田园村舍纹饰图案,因具典型江南山水风情,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被景德镇瓷厂继承发展成为一种保留图案,开发出一个新品种,称“青花梧桐”,广泛应用于成套餐具(五十四头,八十四头),畅销海内外市场,为国宴用餐具之一。

      “天号陈”铭青釉青花瓷盘有底款“成化年制”,这是此种瓷器特有的标记之一,有的为青花书写如此盘,有的为刻写。这种伪托款识,是时人对时代成化瓷胎细、釉润、纹美(疏朗细腻)的认同、追求。因成化青花、斗彩等瓷已成几百年人们公认的名瓷,顶极品牌自明后期始历代不断有商家大量伪托“成化年制”以仿之、模之,乾嘉时的青釉青花瓷器,无论瓶盘,多伪托“成化年制”款,以提高身价,可见著名口牌之经久不衰之价值。

      综上所述,水井街酒坊遗址出土“天号陈”铭青釉青花瓷盘具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我很赞赏全兴公司充分利用定期文化资源开发新的产品,创造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品位,又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品牌。至于如何利用这一资源,创何品名,是公司决策者会同历史学家、酒文化学家、市场学家及装璜设计家们的事。本文仅在此建议,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充分利用此盘彩釉图案之独特艺术成果,如,将酒瓶改用青釉青花瓷瓶,外包纸盒亦用这种色调图案,将出土瓷盘之山水田园村舍图案原样用上,(且不宜朴全,残图自有一种残缺美)。品牌名如用“天号陈”,其字即用出土盘上之原字原体,因原字为民间艺术家凿刻,有一种劲朴拙之美,千万不可请现代所谓书法家们写那种没有任何功力、没有个性的怪字。瓶底亦可书原盘底之款“成化年制”,使此种酒瓶成一仿古名瓷器。果如此,仅这个酒瓶即有相当创意,极富收藏价值,能引起全国千万收藏家极大兴趣,爱饮者自不待言将踊跃大量购此品牌酒饮之,不饮酒者也会仅为了收藏此独特酒瓶而买这个品牌酒。而且,“天号陈”酒,“天号”二字基义博大恢宏,“陈”字有“陈年老窖”之义,品牌已颇具号召力,诱惑力了。

      拙文《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出土青花瓷及相关问题初探》中,对出土的几件青花鱼藻纹酒杯进行研究时,引用了明清时浒于酒肆中的一副楹联:“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变凤金樽落水游鱼得味成龙”。此联绝妙地夸张地描述了酒之醇香甘美,十分贴切诱人。可借此题发挥,创:

      “金樽”酒或径名“金樽落水”酒;

      “闻香变凤”酒;

      “得味成龙”酒。

      此二种牌酒可双瓶套合装成对“龙凤”酒供人作礼品,市场前景大可乐观。

      流行酒名多为二字,少数为三字,用四字为名,可收出奇制胜之广告宣传功效。

      又,遗址出土有一件“兴”字铭青花瓷片,可用以创“兴”牌酒,内外包装图案均可用出土物上图案、文字。一个字酒牌名现不多见,亦有出奇制胜之功效。